行业分析

来自泡泡学习笔记
BrainBs讨论 | 贡献2023年10月23日 (一) 17:36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 现在 == <span id="潜在进入者威胁进入壁垒"></span> === 潜在进入者威胁(进入壁垒) === 决定潜在进入者威胁的主要因素有四类:供应端门槛、需求端门槛、法律门槛、战略门槛。 <br> <ol style="list-style-type: decimal;"> <li><p>供应端门槛(Supply-side)</p> <p>供应端门槛,并不仅仅意味着进入该行业需要多少初始资本。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越高的初始资…”)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现在

潜在进入者威胁(进入壁垒)

决定潜在进入者威胁的主要因素有四类:供应端门槛、需求端门槛、法律门槛、战略门槛。


  1. 供应端门槛(Supply-side)

    供应端门槛,并不仅仅意味着进入该行业需要多少初始资本。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越高的初始资本,意味着越少的公司能够进入这样一个行业并实现收支平衡(breakeven),比如燃气等能源行业、电信行业、铁路行业。

    在一个供应端高壁垒的行业中实现竞争性的关键是:一个公司如何跨越学习曲线,利用自己的技术资源等核心优势实现规模边际效应(economies of scale),实现最优成本与产量均衡。在未达到边际效应的前提下,扩张是最重要的生存策略,要么扩张产量来增加自己的产品份额,要么等着被挤出市场。


  2. 需求端门槛(Demand-side)

    需求端壁垒主要表现为一种用户规模效应。随着用户数量的上升,平台价值逐渐上升。此种现象被称为Network effect平台效应,网络外部性,又称网络效应或需求方规模经济。此类效应会导致赢家通吃的局面产生,用户数量本身即是天然的壁垒,使得新的市场参与者获客成本剧烈上升,难以参与竞争。


  3. 法律门槛

    包含了进入所需要的许可证书、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信息。


  4. 战略门槛

    主要表现为参与者的市场行为所制造的进入壁垒:如行业内主要参与者发起限价策略,导致新的参与者因无法实现收支平衡而退出市场。品牌忠实度计划策略,带来的新参与者获客成本上升。市场现有参与者对新进入者的打击策略,对启动资源的限制行为,对分销资源的限制行为等。



买方议价能力

在以下几种情形下,买家的议价能力会变强。

  1. 买方集中度高,几个大买家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如Tesco超市和当地的农产品生产者。
  2. 顾客转换成本低,此类主要为非定制化的如标准化流通商品(米/面粮油/车等等)。
  3. 有近似的替代品,如北京到上海的航空和高铁。


供应商议价能力

  1. 市面上是存在多个供应商,还是仅有几个少数掌握核心技术的供应商?
  2. 供应商转换至新客户的能力如何?
  3. 买方转换供应商的能力如何?
  4. 供应商能否实现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向前发展产品代替买方;与此相对,买方向后整合产业链的能力如何?


竞争环境

  1. 市场分散化还是有少数几个主导的参与者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2. 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还是逐渐走向成熟?
  3. 产品是标准化商品还是定制化产品(消费者的转换能力)?
  4. 是否因为投入的固定成本高、退出成本高,导致参与者激烈竞争(如航空业)?
  5. 全球化的机会和威胁程度如何?


替代品威胁

一个产品面临的威胁,往往并非来自直接竞对本身。对需求端来说,最根本的目的没有变。当价格低廉、使用便捷度高、用户转换成本低的替代品出现,会对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一定意义上讲,不断有新技术变革出新的行业,往往也是最容易消亡的行业。


未来

行业利润池(Profit Pool)

利润池则是行业价值链各链接点所产生的利润总和。

一个行业的利润分配,往往左右着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行业生命周期

除了行业利润池外,行业生命周期往往能直观的帮助分析者预测该行业在未来较长时间的投资价值。一个初始的进入高峰往往紧跟着震荡期,在这个阶段很多企业被震荡出局,在此期间往往伴随着产量的扩张(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价格的降低。最后在经历了缓慢发展后,行业在整合中逐渐走向稳定,在经历高峰后,最后走向衰落或消亡。


行业走向成熟有四大标志:

  1. 市场渗透率提升(渗透率:商品的现有需求量/商品的潜在需求量;如某软件服务理论上应该有多少用户,与现在的需求量之间的比值)。
  2. 消费者逐渐成熟,竞争往往不仅关于产品本身,更多走向成本与服务。
  3. 在流程改造与新产品发明机会变少。
  4. 国际化的竞争加强。更低的价格,利润降低。


在行业从震荡走向成熟时,领先的企业往往会发生战略的转变,如:

  1. 关注运营效率;
  2. 通过交叉销售创造更多价值,发展客户的多种需求,并通过满足需求而实现销售多种相关的服务与产品;
  3. 寻找并购机会;
  4. 寻找国际化市场机会;